第845章 科举改革深化(4 / 6)

的用意。

但是他们原本就以民众代表自居,面对皇帝给民众让权,根本就没有反驳的机会。

刘宗周作为国会筹办的负责人,对此更是非常同意。

相关章程很快被定下,成为以后的规范。

——

不过这一次的举子集会,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为在进士科的考试之后,接下来还要举行明法科、明算科。

而且等三科成绩出来,还有明经科、明书科这两门恩科考试,供相关举子参与。

在这些考试都没结束前,那些要应试的举子,不会有闲心参加集会。

所以朱由检表现得很重视,其实却根本没把一些举子的动作当回事儿。只是以此逼迫官僚,进一步给民众释放权力——

在很多方面,皇帝和民众是有共同语言的。

欺上瞒下、不负责任的官僚,才是他们的敌人。

朱由检成立国会,就是为了让官僚不再成为民众的代言人,他们再喊什么朝廷不应该“与民争利”,就能用国会顶回去。

至于国会和皇帝产生矛盾怎么办,君、臣、民三者相制衡,总比君臣对立稳定些。

只有官僚和民众争夺起来,皇帝才能更好地居中调节。

在确定如何应对举子动作后,朱由检又任命道:

“举人闹事,是因为他们的机会少、所以才有闲心。”

“现在朝廷空缺的职位多,明法科、明算科、明经科、明书科还要办,多录取些举人。”

“刑部尚书王永光,主持明法科考试。”

“户部尚书毕自严,主持明算科考试。”

“明经科考试,这次仍旧由刘先生主持,明书科同样用董先生。”

“这两门考试的章程需要立下来,继续进行完善。”

希望用两三次考试,把明经科、明书科的考试办法完善。

不过群臣对此,并不怎么感冒。

明经科和进士科的经义考试相差不大就不说了,明书科单独作为一科,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

很多人都认为明经科录取的就是比较差的进士,明书科则完全没必要——

能在大明考上进士的,有几个书法是差的?

书法好就能成为进士,在他们看来拉低了进士的地位。

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臣以为明书科的名额,可分给其他几科。”

“三计司和三法司这些年变化很大,亟需人员补充。”

王永光附和此议,认为三法司确实需要更多人。

甚至他还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