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科举改革深化(3 / 6)

员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管这一带。

顺天府理论上倒是能管到,但是顺天府衙远在城北,根本顾不到这边。

所以眼看承天门广场有可能出事,群臣才猛然惊觉:

承天门一带没有了主管衙门。

这个漏洞显然是要弥补的,韩爌道:

“臣以为可设中城区,专门负责皇城周围事务。”

“否则涉及到宫里,东城区、西城区很难管。”

认为原本的五城兵马司改三城区不太合理,中城区仍有存在必要。

但是这样一来,刚刚梳理清楚没多久的东城区、西城区划分,可能就要乱了。

而且东西城区的连接,将会多出中城区这个阻碍。

朱由检不愿京城的区划太复杂,思考之后说道:

“中城区单设集议会,并且在承天门附近设办公衙门。”

“以锦衣卫为首,抽调中城兵马司、东城区、西城区、顺天府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

“中城区发生的一切事务,都可以提交管委会管辖,再由管委会决定,或者转交给东城区、西城区。”

设立一个协调机构,专门负责皇城周围。

这个机构的级别也够高,并且由近臣管理。

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传到皇帝耳朵里。

这明显增强了皇帝对皇城周围的控制权,但是群臣对此,却不能明着反对——

否则就是图谋不轨、甚至怀有异心。

群臣商议之后,最终表示附议。

单设中城区确实有些没必要,管委会已经足以管好这一带。

然后,他们又商讨了管委会的名单,并且确定把承天门的事务,交给管委会审批。

具体到这件事情上,韩爌请示皇帝道:

“如果举子去管委会报备,是否批准他们?”

朱由检毫不犹豫地道:

“只要理由正当、又不妨碍公共秩序,那就可以批准。”

“以后承天门有可能经常举行活动,朝廷需要适应,不用大惊小怪。”

“国会小会堂就在旁边,民众提出的诉求,交给国会处理。”

直接把事情交给了国会,自己等闲不会出面。

只有国会和朝廷都解决不了时,他这个皇帝才会召见代表商议。

如此显然是把民众伏阕的对象转给群臣,皇帝隐在后面。

如果解决不了这类事情,就是臣子的失职。

皇帝的责任进一步降低,不需要面对民众伏阕。

韩爌等人显然能想到这一点,而且能猜出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