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科举改革深化(5 / 6)
了明经科,认为两个恩科根本不用开办,可以把进士名额让给明法科、明算科。
这个提议,得到了一些臣子赞同。
但是刘宗周、董其昌等人,显然不会同意。
推行新经学的钱谦益等人,同样也不认可。他提议道:
“臣以为新经学的推行,可以率先在明经科。”
“在明经科的考试中使用新经义,其他几科暂时维持原样。”
“待到士子适应后,再完全用新经义。”
以此解决新经学和旧经学的冲突,减少学习旧经学的士子抵触。
出于稳妥考虑,群臣大多赞同此议。
认为新经学出现后旧经学仍要继续考,直到所有学子都转向学习新经学。
朱由检思考之后,却说道:
“明经科确实可以考新经学,它有保留的必要。”
“至于明书科,单考书法肯定不行,以后可以加上文字、句读、音韵、训诂等学问。”
“具体到最近几科,可以变为在考书法的同时兼考旧经学,在书法合格的基础上,按照经义水平排名次。”
“如此,新经学和旧经学就都有录取名额,不至于让学习旧经学的士子无路可去。”
这个调和办法,得到群臣称颂。
眼看学习旧经学的士子都要再次去承天门闹事了,他们当然要给这些人留出路。
让这些人占用明书科的名额,群臣都很认可。
但是也有些人,想到了皇帝用明经科和明书科考经学,却没提到进士科。
这是不是说皇帝对进士科有想法,想要进一步改革?
朱由检当然是有想法,而且之前就提到过。
他现在推行的三场并重是要求二三场策论合格,名次则看经义。
经义的地位仍很重要,是能不能考取进士的关键。
接下来他打算改成要求经义合格,按照策论排名次。
如此经义的地位就下降,即使学习旧经学的人,在考经义时多半也能合格:
“经义在进士科地位下降,新经学和旧经学对它的影响就不大了。”
“可以向天下士子说明,以后主要考策论。”
“擅长经义的,让他们主要考明经科、明书科。”
这是朱由检的解决办法,趁机降低八股文的地位。
如此改动,之前基本上是无法通过的,群臣对此很是反对。
但是这次的反对声,却一下子降了起来。
因为新经学取代旧经学后变成什么样,谁都无法预测。
降低它们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