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金笔奏事和调查报告(2 / 4)
“诸位获得勋章的,皆有用勋章奏事的权力。”
“但是一年只能用一次,如果所奏之事无理,勋章便不再发还。”
“希望诸位慎用,不辜负皇爷的厚爱!”
陈子龙等人听到,顿时高兴起来。
一年一次的上奏机会虽然不多,但是如果慎用,每年都能找到事情奏给皇帝。
这对他们的地位是极大提升,任何官员都不敢轻视他们。
否则一封奏疏上去,这些官员就吃不了兜着走。
他们遇到任何不公的事情,都能上奏皇帝。
众人一时间喜气洋洋,发自内心地感谢皇帝。
——
张溥看着这一幕,对皇帝的手段更加佩服。
如果说以前皇帝是靠锦衣卫强行约束报界的话,以后这些报界的人,就会主动听从皇帝指挥:
皇帝就是他们最大的保护伞,是他们抗衡官员权贵的底气。
只要有皇帝在背后,这些人就什么都敢报。
反之,皇帝不支持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就没底气。
整个报界,被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作为民众制衡官员的先锋队。
『君君臣臣民民,相互制衡依存。』
『皇上曾说三角形最有稳定性,君臣民三者之间,恰成一个三角。』
『相比之前的君臣角力,定然更加稳固。』
『以民众取代贵族和宦官,用来和文官相制衡,当今陛下,真是一位明君!』
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张溥虽然知道皇帝提倡民主的目的是为了制衡官员,却对此举手欢迎。
因为他以前就是民,自然更多地站在民的立场上。
就算以后成了文官,他也认为民众比贵族、宦官好多了。至少国会议员都是士人,明白道德礼仪。
国初勋贵横行的事情,没有文官想再经历。土木堡之变后,勋贵作为政治团体已经无力和文官抗衡,但是皇帝又扶持起宦官。
宦官做事比勋贵更糙,前面的刘瑾不用说,魏忠贤做的事情,简直是天怒人怨。
如果当今皇帝仍旧扶持宦官和文官相制衡,朝堂根本不可能稳下来,必然还会对立。
与之相比,民众就更被官员接受。
因为官员大多出身民众,士人也属于四民之一。
张溥满心期待这个新秩序,甚至担心民众立不起来,皇帝又回过头扶持宦官。
——
想着皇帝对调查记者的重视,张溥回到报社后,向陈子龙、张峣道:
“皇上极为重视调查记者,专门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