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金笔奏事和调查报告(1 / 4)
新闻奖颁发结束后,前来颁奖的侯保山,又留下张峣和艾南英,笑着向他们道:
“御赐金笔可不是好拿的。”
“以后你们写文章,要对得起这支笔。”
“如果信口胡诌,被皇上收回金笔,那后果不用多说,你们也能想出来。”
对此没有明说,张峣和艾南英却能听出来:
御赐金笔固然是难得的荣誉,但是如果被收回,就代表着他们的荣誉破灭。
那对文人来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如果是知耻的士人,就要学汉朝士大夫自裁。
两人心中凛然,又郑重承诺,一定会好好写文章,对得起皇帝赐的金笔。
侯保山满意地点了点头,取出两枚银章,向两人说道:
“人们常说报刊从业者是民间御史,陛下也有这个期许。”
“这两枚银章,就是赐给你们的。”
“希望你们善用,不要让它蒙尘。”
张峣和艾南英看到“绳愆纠缪”银章,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他们知道这种银章是都察院十三道掌印御史的印信,仁宗皇帝曾赐与重臣。
当今皇帝发扬光大了这个制度,对信赖的贵族、大臣,多次赐予银章。
吴尚默用此掀翻山西官场后,更是让人们意识到它的威力。
如今皇帝把银章赐予他们,显然把他们看作亲信,同时也正式授予他们御史的权力。
年纪轻轻的张峣,哪见过这种阵仗,一时热血上涌,举着银章向皇宫方向下拜道:
“小民必竭尽所能,不负陛下厚爱。”
艾南英不得不随着下拜,甚至还琢磨是否要踏入官场。
有了这个印信后,他就真正拥有了御史的权力,上面还没有官员管。
这么自在的事情,真让他有种不愿当官之感。
不过想到钱谦益特意提点自己翰林院扩招,自己有很大机会。
他又收回了这个念头,打算进翰林院——
毕竟这可是储相,远比白身的民间御史尊贵。
侯保山接下来又安排了一个警卫,专门负责银章密奏,以及保护两人。
这让张峣更有安全感,甚至有信心调查一切人。
其余获奖者,羡慕地看着这一幕。
他们虽然也获奖了,而且还被授予金笔勋章。
但是相比获得御赐金笔、能银章密奏的两人,却是相差甚远。
这让他们对公共服务奖更加渴盼,下决心投身公共事业。
侯保山对这些人也没忽视,大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