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顺应时代,顶尖的大米品牌(3 / 4)

的定价不太满意,决定放弃后续的合作。

这件事对张楚的触动很大,所以他在大米这一块才会这么保守。

“咱们有完整的产业链,更应该深挖潜力才对。我是这样考虑的,籼稻精品主推【南光四号】,籼稻主力品种主推【南光五号】。

而粳稻呢,咱们也有两款。粳稻精品主推【农优精品016】,粳稻主力品种主推【农优82】,这样的话,高中低档都全齐了。

咱们从下一季开始,米厂的原材料一律不再外购,全部实行自产自销,严格控制产量以及产品的品质。”

方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公司的稻种可以外销,但公司种植的稻谷则一律供应米厂。

而且米厂不再外购稻谷,这四个品种稻子都由各基地种植,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的安全。

这其中有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公司出产的稻谷都是在【种植区】内种植的,无论是产品和品质,都比其他地方种植的水稻品质更高。

这个差距是无法弥补的,一样的稻种种出来的稻谷,在产量和品质上都会有所差距,特别是在口感和味道上的差距更大。

方唯打算好好经营【瑶岭大米】这个品牌,以前是条件不具备,公司没那么多的土地。现在公司已经拥有50万亩的水稻种植基地,不好好利用的话,岂不是太可惜了?

“好的,支书,我们会按照你的指示做好这些事的。”

蔡桐和张楚纷纷表态,一定要经营好【瑶岭大米】这个品牌。

剩下就是和种植户解约的事情,这个问题倒不大,收购上来之后可以再按照散装大米出售。虽然这中间的没什么利润,但慢慢过渡,合同到期不续,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后遗症。

其实,这两年种植户也在快速的减少,种田真的不如外出打工,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收购水稻的数量快速递减,也是方唯下决心改变的主要原因。

现在不改变,真到了原材料无以为继的那一天,【瑶岭大米】这个品牌怕是会废了。

这件事肯定不是心血来潮,两大水稻种植基地,夏种的时候就考虑了各个稻种的种植份额。

包括【南光五号】、【南光四号】、【农优精品016】、【农优82】都有种植,这就为接下来品牌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销售,方唯觉得问题不大。

公司拥有完整的销售渠道,以及【瑶岭大米】这么多年在市场上积累的口碑,只要价格不是很离谱,就能顺利的卖出去。

匆匆数日。

这一季产出的稻种开始对外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