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入州学(2 / 3)
发解试是大宋科举的第一关,这一关看似轻松,实则却是对考生筛选最严格的。
倒不是说试题出的有多难,而是每个军州的解额是有数的!比如朝廷给齐州十张解额,那即便是有一万人参考,也只能录取十人。
所以这就造成了两极分化,有些地方文教不盛,解额等同于白送,而文教发达之地,如江西、福建,能厮杀到百不取一。
因此也就产生了冒籍之类的科举移民,比如开封府解额最多,大家就一股脑的冒充开封府考生,跑去国子监参加解试。
当然朝廷对此肯定是持否定态度的,这就有了联名举报的政策,不像仁宗时,只要报名就能考!
前些日王冈回城所办的就是审查考生籍贯之事。
地方官和当地考生对冒籍之人,都是深恶痛绝,平白占用当地解额,不等于是抢吗?
王冈回想了一下今年齐州的考生人数,估摸着筛选比例,而后翻书出题。
试题不能出的太难,不然一旦都答不上来,被硬性条件筛选下去,到时凑不满解额人数,怪难看的!
同样也不能出的太简单,不然在录取时会出现麻烦,选谁不选谁都是事!
一旦怀疑你舞弊,那事就大了!
这帮士子当初可是连有天下文宗之称的欧阳修都敢骂,还是当街拦住,贴脸开大的那种!又何况自己!
所以这出题的难度,还是很大讲究的,既不能把人都难倒,还要筛选出真正有才学的人!
好在王冈这两日闲暇之余,也是看过一些州学学子的文章的,对他们的水平有个大概的认识!
他拿过纸笔,边翻书边写,等到中午时他已出完完贴经题,这是考查士子对经义的熟悉程度。
吃完士卒送来的午饭后,他走出房间,抬头看了眼湛蓝的天空,摇摇头道:“风雨将至啊!”
几个士卒也仰头看天,晴空万里的,连片乌云都没见到,哪有什么风雨,再看王冈,却见他已经回房去了。
王冈小憩了一会,到了下午继续出墨义题,这考察的是学子对经义的理解。
当然这些答案,现在以《三经新义》为准。
王冈选择了一些基础的题目,给考生增加点信心,又在其中夹杂了几道容易混淆的题目。
再次搁笔,天色已黑,士卒送上了几根蜡烛。
……
齐州码头。
夜晚空旷的码头上站满了人,他们分两帮对立,正在互相对峙。
林渔带着南海鳄神还是跟过来一起玩的游驹二人,缓步向人群走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