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笛卡尔和伦勃朗(4 / 5)

顿合作建画室。”

向阮大铖介绍着伦勃朗,奥兰治亲王有些得意地道。

在得知阮大铖很重视寻找这位画家后,他同样投入了很大精力。希望先一步招揽这个画家,让他像鲁本斯一样,成为自己的外交官。

阮大铖只给了个汉语音译名,他以为寻找会很难。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秘书三年前就接触过伦勃朗。认为这个年轻人,有可能成为荷兰的鲁本斯。

尤其让他满意的,是这样的人才有两个。伦勃朗和扬·利文斯两人,都受到惠更斯的赞誉。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劝说伦勃朗,希望他以自己外交官的身份,去大明为大明皇帝服务。

并且许诺自己若成为荷兰国王,就册封伦勃朗为贵族。

(伦勃朗自画像,《戴饰羽帽的自画像》,1629年)

伦勃朗此时是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而且没有成家,自然很愿意冒险。

尤其是他出身磨坊主家庭,自幼学习的是神学,在大学学的是法律。因为信奉的教派在宗教斗争中失败,退学转学绘画。

他的心里还是很向往从政的,很羡慕鲁本斯在西班牙的地位。

在得知奥兰治亲王想培养荷兰的鲁本斯后,年轻而有冒险精神的他,很快就答应了。

他希望能够获得爵位,摆脱磨坊主家庭的地位——

在荷兰甚至整个欧洲,磨坊主都是经常被取笑的对象。他们普遍背负着骂名,被人们当成是骗子、敲诈勒索者和通奸者,靠着天平玩弄女性。

伦勃朗去莱顿大学读书,就是他的家族摆脱这个地位的努力。

只是很不幸他失败了,没有读完就退学转学绘画。

阮大铖对他的经历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在看到他的作品后,很快就明白了,皇帝为何重视此人:

伦勃朗在光影上的造诣,简直前所未见,这是一个有可能与达芬奇等人比肩的人。

尤其是画中的光影和色彩,让他想到了在笛卡尔那里看到的光学实验,赞赏道:

“以光影入画,伦勃朗先生的画作果然独树一帜。”

“我在笛卡尔先生那里看到他用光的折射解释彩虹,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的颜色。”

“伦勃朗先生以光影变化绘画,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伦勃朗听到后兴奋地道:

“光的折射定律,阮先生也知道这些吗?”

“它是莱顿大学的斯涅耳教授发现的,只是没有正式公布。”

“没想到笛卡尔先生也知道。”

显然,曾经就读于莱顿大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