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春秋笔法和史料剪裁(2 / 3)
除阉党,让朝堂上空出更多的官位。
朱由检此时只能庆幸,这些人是在经筵上发难,而且极为突然。
若是在朝堂上,有科道官员和倾向东林的中层官员附和,远比现在麻烦。
此时,看着这些臣子,朱由检紧盯林焊,问他道:
“听说陆万龄在太学的上疏,把魏忠贤编撰《三朝要典》,称为‘厂臣之笔削春秋’。”
“这个说法是缘何而来?”
林焊极为愤怒,觉得这是太学的耻辱,愤然道:
“此等谄附拥戴之徒,侮圣媚奸,名教罪魁。”
“已被列为逆案三等,判斩处决。”
“陛下何必用这种人的话,只会脏了耳朵。”
显然,他对陆万龄逼自己出走很是记恨,当时他可真是有生命危险。
朱由检微微点头,没有再引用陆万龄的话,但是却问群臣道:
“《三朝要典》的编撰,是在剪裁史料,把这部书的内容倾向逆贤。”
“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世称春秋笔法。”
“你们说这两种做法,异同之处在哪?”
以《三朝要典》的编撰和孔子笔削《春秋》做对比,群臣听到险些气炸。
除了那些参与《三朝要典》编撰的人之外,其他正直的臣子听到《三朝要典》就感觉脏了耳朵,根本没想到它有一天会和《春秋》做对比。
刘宗周、钱谦益等纷纷出言反对,韩爌、袁可立等大臣,同样请皇帝收回此言。
朱由检见此心中暗笑,因为他的这个提法,已经把《三朝要典》的编撰,转到学术上了。
他装作受教的样子,问群臣道:
“那么你们说说,什么是春秋笔法?”
“笔则笔,削则削,到底该如何笔削?”
钱谦益闻言回应道:
“杜预所作《左氏春秋传序》曰:《春秋》为例之情有五。”
“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劝善。”
“春秋笔法,当学董狐直笔,书法不隐,以一字为褒贬。”
这番话顺利接上了朱由检的问题,让他极为满意,赞赏道:
“钱先生对史学当真精通,这《春秋》的注释,先生务必出力。”
“春秋笔法,当直笔不隐,却又有显有晦、惩恶劝善。”
说着,他举例道:
“例如,某年某月,张三弑杀主人。”
“这件事如果有载入历史的价值,那是必须要记的,相关新闻媒体也要报道出去。”
“但是张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