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六经皆史,由经入史(2 / 4)
多无法接受,因为孔壁古文经不止古文尚书和左传,还有逸礼等典籍。
如果像皇帝说的那样都列为参考,对于古文经学来说,几乎就是腰斩。
在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基础、吸收今文经学的优点、终结古文今文之争后,儒学基本是以古文经学为主,很多士人的学问就基于此。
他们对皇帝贬低古文经学的做法,自然不会认同。
刘宗周作为一代学宗,率先出言说道:
“汉朝杨雄曾言:孔壁古文,汉大儒多见之。”
“当时尚未否认,今日如何称伪?”
朱由检不和他争论孔壁古文经的真伪,只是对现在流传的版本表示怀疑,说道:
“《汉书·刘歆传》提到,孔壁古文经为孔安国所献,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被臧于秘府。”
“汉成帝的时候,方才陈发秘臧,校理旧文,经或脱简,传或间编。”
“从这可以知道,现在流传的孔壁古文经,是汉朝儒者整理的残篇。”
“他们用了多少古文、又自行补充了多少,今人无从得知。”
“朕用圣贤经典治国,必须慎之又慎。”
“只采纳能确定真伪的文字,其他列为参考。”
这个说法,刘宗周也无法反驳。
因为孔壁古文经被汉儒整理是明载史册的,他们不能因为这些古文经现在成了经典,就擅自否认这一点。
这些经典以前就算有错漏,影响也不算大。
但是当今皇帝是要基于圣贤经典重制礼乐治理国家的,那些可能是汉儒私自加上的文字,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谁能保证他们没有私心,在编撰时把自己的学问加进去?
大明的文人在刻印古书时就经常私自更改,加入自己的观点。
后世有人评价“明人好刻古书而书亡”,指的就是篡改古书这一点。
知道这些猫腻的官员,自然不认为汉儒在整理古籍时,没有丝毫发挥。
他们对皇帝的话语,根本无言以对。
即使刘宗周,也只能说《左传》不是伪经,只是其中可能有汉儒的手笔。
朱由检笑着说道:
“《左传》当然不是伪经。”
“但是其中内容哪些是圣贤留下来的,哪些是汉儒编写的,现在却分辨不出来。”
“故而现行《左传》只能作为参考,经过其他古籍印证的,才能确认为真。”
“希望众卿能积极辨伪,恢复经典原文。”
部份认可了《左传》后,朱由检借着此事,向群臣再次强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