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7章 纷纷奏事纷纷扰(四)(1 / 3)

眼见王崇古和杨时乔要吵起来,吏部尚书杨巍赶紧出来打圆场,杨巍说道:“两位何必动怒?都是为了国事,不必如此。”

杨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之前大明文官封爵虽少,但是并非没有,王越以威宁海大捷封威宁伯,王守仁以平定宁王之乱封新建伯,虽然少见,但是并非不可能,而且东征大功,完全不封爵似乎也说不过去。

但是杨时乔说道:“所虑者非眼下也!轻视名器,滥封无度,边方督抚,日以军功为重,从此边患不绝矣!”

杨时乔担心的是此事会刺激沿边督抚捞取军功,轻启边衅,导致战事不断,但是王崇古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文官要封爵,是要灭国大功的,这可不是一般督抚所能够达到的,而且没有朝廷的准允和支持,想要发动一场灭国大战的可能性是基本不存在的。

对于杨时乔所提出的国初文官不封爵,王崇古也做了解释,王崇古认为,毛骐、王恺、孙炎皆死于开国前,陶安卒于洪武元年;章溢颇有军功,与刘基并拜御史中丞,卒于洪武二年;叶琛死于南昌之叛。杨元杲终任于应天府尹;李梦庚从渡江典文书,终浙江行省参议。宋思颜任河南道按察佥事,坐事死;杨宪于洪武三年七月有罪诛;而宋濂乃文弱书生,任翰林院学士。

这些文官们,尚有数人以元制追封爵位。在大封功臣时,除李、汪、刘三人外,其他或资历较浅,或官职较低。所以非太祖皇帝有意轻文,实情是国初无文可重。所以以国初的情形来套用现在的情况是不正确的,东征大功,合该封爵,杨巍也认为封爵合适,只是世与流的问题,还有就是几人能够封爵的问题。

要控制封爵的数量,杨巍认为,仅徐渭一人封爵就行了,其余将佐,都予以升赏或者给予世职作为奖励,这点得到了王崇古的同意的,所以经过他们的商量,向朱载坖上奏,兵部尚书徐渭,封伯,不予世券,提督倭国水陆军务事吴惟忠,升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太子太保,荫一子锦衣千户,给指挥佥事世职,总兵李如松,升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加太子少保,其余有功将佐,俱照章升赏。

对于这次他们条陈所上,朱载坖没有直接予以驳回,而是加以修改,朱载坖以中旨的形式直接决定了东征的封赏,兵部尚书徐渭,封安东伯,予世券,加左都御史、少保兼太子太保、左柱国、特进光禄大夫仍充安东都护府都护;提督倭国水陆军务事吴惟忠,封镇东伯,不予世券,加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其余荫官等如故。

比较麻烦的的李如松的封赏,由于其父李成梁已经封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