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杀虫行动(2 / 3)

理看了一眼手腕内的手表:“明天傍晚开始行动,现在轮流休息,养精蓄锐!”

“是!”

……

清晨!

雨林之中的水汽在山峦之间来回飘荡,白色的雾,伸手捞一把都能感觉到手上的潮湿。

袁理从休息的地方翻了出来,收起身上真空铝膜应急毯。

小幅度的做了一些动作来唤醒身体。

雨林的夜晚非常危险,毒虫毒兽也就算了,光是这份潮湿就让人受不了。

袁理的鞋子里面放了干燥剂,用来防止战壕足。

还要每两个小时起来活动身体,用来抵抗低温。

那些毒虫相对来说是最好抵挡的了,身上有特制的药水药粉。

夜晚他们使用244制轮值警戒方案。

就是两人警戒。

4人浅睡眠。

4人深睡眠。

随后轮流交换。

袁理收拾了一阵,将睡袋下方的排水渠给掩盖住。

最后用氯石灰处理了排泄物,然后掏出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人工黑熊尿液,冲着睡觉的位置喷洒了几下,用来掩盖气味。

确定万无一失之后,这才向观测点赶去,顺手收了诡雷和空铁罐做成的报警器。

等到所有人集合之后,袁理挨个询问,又互相仔细检查。

有一个知识点,大部分的战争时期,因为生病死亡的人数是战死人数的两倍以上。

传统战争中丑国的南北战争。

因为痢疾,肺炎,伤寒等病症伤亡的人数是530万人。

而因为战争导致伤亡的人数是3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协约国军队因疾病减员的人数高达75%。

这其中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或者卫生知识普及不像现代。

但是在现代战争中,比如越南战争,丑国军队疟疾感染率达到30%,平均每年3万人。

阿富汗战争,非战斗减员达到60%。

如果还不明确,你可以想象成,1名伤员对应的是3~4名因战斗而住院生病的患者。

至于抗日时期,这个规模更加庞大。

比如说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在突围的时候打摆子,这里只体现出了李云龙一个。

但实际上你可以想象成独立团突围时期,2/3的人患有各种疾病。

伤寒,疟疾,腹泻等等等等。

建国之后为什么要喝开水?就是长教训了。

因为水源不干净就是染病的第一要素。

第二要素是热带的各种蚊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