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有一个摆设(4 / 6)

凛然而立:“是。”

门外跑来一个小绣使,恭敬地站在远处:“指挥使大人,宫里来人传话,说太妃召您进宫。”

待人退下,知树道:“公子,太妃恐怕要问您圣人伴读的人选。”

太妃要从各家勋贵挑出几个孩子,给圣人做伴读。绣使的消息纷沓而至,与天子同窗,何等荣耀,各家内宅是打得头破血流,其中也有肃国公府。

颜如玉过目不忘,早已将各家卷宗的内容铭记于心。

以至于进了宫,太妃提起各家,他皆对答如流:

“镇国公家有三子,年龄合适的是二房的钟离博文,学识好些的是三房的钟离图瑞。国公喜爱博文,而夫人与三房近一些。”

“大将军家的长孙汪司南,十七女汪司晴年龄和学识都不错,尤其汪司晴骑射、书画皆精湛。似乎大将军想要十八女入宫。这几日正闹得厉害。”

“肃国公府呢?”太妃问道。

颜如玉目光一顿:“启禀太妃,肃国公府仅二男一女。长子早已过了伴读的年龄。”

圣人坐在旁边,握着太妃的手,声音虽稚嫩,但说话清晰有力:“次子呢?”

“次子乃三夫人所生,年纪也偏大了,今年十七。”

说是伴读,其实更多的是替圣人挑将来的近臣。要一碗水端平,论长幼,论地位,论声望,论容貌。总之,儿女多的家中,少不了一番头破血流,尔虞我诈。

圣人有些愁,说道:“这样选,恐怕会出人命。实非朕之本意。颜大人不如给各家两个名额。”

颜如玉摇摇头,说道:“圣人仁善,天资聪颖,将来必成一代明君。只是……”

他略顿了顿,才又说道:“圣人一举一动皆关乎天下民生社稷,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沙场带兵临敌,若有半分疏忽,则全军覆没。

故而圣人身边,只能留精锐去糟粕。各家推选一人,不论何种方法,此人或长于心计,或长于手段,或长于容貌、才华,更或者此人乃吮痈之流,那也是吮痈之辈的佼佼者。”

颜如玉话音一落,见太妃正若有所思地望着自己,他躬身道:“微臣妄言,还请太妃恕罪。”

太妃唇畔梨涡渐深:“想不到玉公子还有这样的见识。让你做绣衣指挥使,颇有些屈才呢。”

她本是将门之女,又久居深宫,自然明白颜如玉这番话是何等的深刻。民间常以勇敢贤良论长短,殊不知朝堂比沙场更尔虞我诈凶险万分,岂能仅以贤良治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