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第五周(续)(2 / 3)
不认为一天16,17个小时里每个时刻我们都不能正常交流。
你有安静的需求,我们也有交流的需求,怎么达到双赢呢?
你的逻辑是:我们只有一个不隔音的小房子,所以我们就得满足你一个人的需求,我们的需求就不能被满足。不合理!每个人的需求都需要被看到!
客观状况就是这样,家庭情况就是这样,你是快17岁的人了,也需要和我们一起承担,而不是只是抱怨和埋怨,而是一起想办法解决!
孩子爸爸看完之后,表示逻辑清晰。
吃完晚饭,我和爸爸一起散步,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我们家从幼儿园起就被老师提醒过这个“把孩子的地位抬得太高”的问题了。现在看来,就是我们只看到孩子的需求,忽略了我们自己的需求。
我发现我自己,就是当他人的需求和我的需求同时在的状况下,我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比如儿子的需求,老公的需求,我就忽略了我的需求。长此以往,我都不知道我的需求是什么了,因为习惯性地被压抑,后来连我自己都不清楚了。
我发现我老公,他只有在他儿子的需求和他的需求同时存在时,他会以儿子的需求为主,但面对我时他不会。(这反映的是另一个问题,暂且不论。)
回到和孩子的相处这个部分来看,就是说父母都是以孩子的需求为首先要满足的,自己的需求都往后靠,这个就不对了。
所以,我们就是把孩子的地位放得太高了。
在我写的文字中,有一句是“每个人的需求都需要被看到”!我很吃惊我为啥会写这一句,但是我觉得我好像过往就是忽略了这一句,就是家里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需要被看到,被照顾到,而不是我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别低的位置上。
散步的时候,我问老公,我是不是也可以躺在床上看手机,你来做饭呀?
老公说,当然可以呀,你可以表达出来的,我也可以做呀!
所以,看来问题就是出在我自己,是我把自己看得位置太低了,然后把其他人看得太高了,所以自己总做付出的事情,时间长了,一方面也习惯了,一方面也累积了很多委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虽然现在才发现已经很晚了,一些习惯已经养成,但是我相信,有意识就是能有所改变。
再说说我准备和儿子进行的对话的实际状况。
就是在吃晚饭时,我们进行的沟通,因为没有其他的能说上话的时候。
我说,“儿子,刚才我们说话确实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