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五周,国庆节,不喜欢洗碗(4 / 5)
笑着。
好吧,真的是结束了。
然后,我笑着说“看看节约了多少分钟?”
儿子一看,还剩三分钟。
我说“可不可以下回我还有三分钟的说话?”
儿子说,“可以有一半,就是一分半钟。”
好吧,这个抠门的臭小子,还砍去一半。
一分半也好的,有时一点点的时间也能派上大用场!
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其实事情本身很清楚,很简单,我当然是站在理正的这一方,但是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情绪,允许他可以不喜欢,看到他努力的地方,还有就是给予时间让他慢慢沉淀,慢慢寻找到合适的应对。我再清晰地把几点分析地更清楚一些:
需要的是理解,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状况和他的情绪。如果在情绪之中硬要做什么,可能会激化冲突和矛盾。
需要的是接纳,每个人都是可以不喜欢家务的。家长自己喜欢不代表孩子也得喜欢,孩子需要做也不代表孩子就要喜欢做。
需要的是看到孩子的努力,并及时地指出来,让孩子看到家长看到了他的进步。
需要的是耐心,现在解决不了,就等一等,再找合适的时机。
需要的是尊重,我把孩子看成大人一样,我要和他平等地沟通,不是强迫,不是必须,而是商量,而是讨论,告诉他,妈妈的期待是什么,你觉得你可以怎么做。
需要的是不埋怨,不指责,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这就是与人沟通的方法(这是用的是非暴力沟通里的方法,焦点在我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对方没有做)。
最后需要的是清晰的思考和必要时的坚定。这件事情我觉得有必要说,我就要找时机和他沟通,而不是感觉到困难就不沟通了,或者觉得也许下回他就知道了吧。对于需要引导年轻人的成年人来说,不说意味着允许和同意。
这里我岔开一点,多说几句。曾经在学校里看到高中生一些不合适的举动,很多的老师们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可是,不说意味着允许和同意。老师们都以为孩子们应该知道吧!模棱两可,思绪混乱。以后就会看到,孩子们还会这么做,因为没有成人告诉他们这么做是不合适的。孩子们也冤,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合适的,直到以后到社会上被人指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家长也是这样的,该引导的,该指出的就要引导,就要沟通。当然啦,和这个年龄段孩子冲突太多了,家长都害怕了,可以理解!也许可以找出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沟通,比如写信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