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节 去华盛顿[上](3 / 4)
真正的国父是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国王,乔治.华盛顿只是徒有虚名。”
然而他有自己的论点:出于打击英国的目的,路易十六派遣陆军和海军到北美大陆协助美国人作战,约克镇战役时,不但封锁海面的是庞大的法国海军舰队,在陆地上进行包围的部队里法国士兵的数量也超过美国士兵;而另一个很重要关键的是,在大陆议会无法向它的士兵支付军饷的时候,是路易十六掏的腰包。
没有法国国王的金法郎,英国人肯定会赢得战争的胜利,因为在国王陛下的黑森雇佣军抓住“叛匪”的头目前,大陆议会的议员们和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将军已被哗变的美国大兵干掉了。
考虑到自从一七九零年[注]到现在,美国陆军不断因为军饷问题叛乱或者哗变,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与电影里的自由战士们完全不同,大陆军士兵和民兵从来不是为了自由而战的爱国者,他们要么是意图逃税的商人,要么是为了维护黑奴制的奴隶主,但更多则是为了金钱而战的雇佣兵,没有足够的军饷他们可不会给议员们卖命。
所以,是可怜的路易十六陛下挽救了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巨额的战争开支、税额增加和资产阶级的暴乱,并最终让自己上了断头台。
“事实上,我认为美国应该修建一座路易十六纪念碑。”秦朗感叹到。
“好吧。”伊丽莎白很快接受了他的观点。当然,这并不值得奇怪,虽然她的父母都是爱尔兰人――所以她信仰天主教――但她却从小在伦敦长大,感情理所当然倾向英国,因此像许多英国人那样对北美大陆的“叛乱”有点耿耿于怀。在这种基础上,她当然更愿意相信是法国人击败了英国军队,而不是殖民地的乌合之众。
但对于华盛顿,她仍然不能接受他的观点。“不管怎么说,乔治.华盛顿始终是大陆军总司令和美国第一任总统。”
“是这样。”秦朗并不否认华盛顿的身份,但嘲笑它,“但他是一个不能完全控制部队的总司令,也是一个缺乏权力和地位的总统。”
作为大陆军成立第二天才获得议会任命的总司令,前英国殖民地民兵上校――实际地位仅仅相当于中尉――乔治.华盛顿从来就没能完全控制名义上属于他的军队,各个军团并不服从他的命令,不但各自为战,还常常绕开他与议会直接联系。
霍雷肖.盖茨就习惯这样做,萨拉托加战役时不但没有事先联系华盛顿,而且大捷之后他又直接将战报送给了大陆议会,却没有同时报告他的总司令,结果华盛顿还是从议会那里得到的消息。
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